福建用户提问:5G牌照发放,产业加快布局,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?
四川用户提问: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?
河南用户提问:节能环保资金缺乏,企业承受能力有限,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?
近年来,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06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28%,渗透率预计达到62%。
近年来,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878亿元,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.67%。预计到2024年,这一数字将攀升至5430亿元,用户规模超过3.8亿辆,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75%。商用车领域同样增长显著,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06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28%,渗透率预计达到62%。
从细分领域看,乘用车市场是车联网应用的主阵地。2022年,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,同比增长45.6%,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4.9%。商用车领域则聚焦于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,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监控、调度优化和油耗管理,推动物流成本降低和运营效率提高。
5G与C-V2X技术融合:2024年被视为“5G-A商用元年”,国内三大运营商实现5G-A网络规模部署,为车联网提供低时延、高带宽、高可靠性的通信支持。C-V2X(蜂窝车联网)技术逐步成熟,实现车与车(V2V)、车与路(V2I)、车与云(V2C)的实时信息交互,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智能化水平。
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:多地推进“车路云一体化”试点,如湖北襄阳、浙江德清、广西柳州等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,探索车路协同应用场景。自动驾驶技术从L2+级辅助驾驶向L4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过渡,依托高精度地图、多传感器融合和车载计算平台,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。
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结合:车联网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,云计算平台与边缘计算协同处理海量数据,支持实时交通调度、车辆预测与路径规划。例如,百度Apollo平台的“萝卜快跑”项目,通过云端与边缘计算融合,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决策。
国家战略支持:政府发布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。
安全标准升级:2025年4月,《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》(GB/T45181-2024)正式实施,要求车企及供应链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,实时监控异常行为,防止数据泄露和车辆被远程控制。
基础设施建设:推动车联网协同服务综合监测平台建设,加快智慧停车、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落地,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网联化水平。
上游:包括RFID/传感器、定位芯片、通信模块等元器件制造商,如华为、中兴通讯等提供5G通信模组,支持车联网高效数据传输。
中游:涵盖终端设备制造商(如车载单元OBU供应商万集科技、大唐电信)、汽车生产商(比亚迪、蔚来等自主品牌加速智能化布局)、软件开发商(四维图新、东软集团聚焦高精度地图与车载软件)。
下游:涉及TSP(车联网服务提供商)、系统集成商、内容提供商(腾讯、阿里提供车载娱乐与信息服务)、移动通信运营商(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部署车联网专用网络)。
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《2025-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显示分析
科技巨头:华为、腾讯、百度、阿里依托云计算、人工智能和地图数据优势,提供车联网解决方案。例如,华为推出端云协同解决方案,支持车企构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系统。
传统汽车技术企业:四维图新、东软集团、高鸿股份聚焦高精度地图、车载软件与模组研发,东软集团车联网相关业务营收超15亿元。
车企与造车新势力:比亚迪、蔚来、小鹏等自主品牌加速智能化转型,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已搭载于多款车型,支持车辆远程控制、车家互联等功能。
国外企业:欧美品牌凭借技术积累占据高端市场,如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,其FSD(完全自动驾驶)系统通过海量数据优化算法。国内企业通过性价比和本土化服务争夺中低端市场,例如在商用车领域,本土企业更熟悉国内物流场景需求,提供定制化车联网解决方案。
沿海地区: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聚集了华为、腾讯、四维图新等龙头企业,依托人才、技术和产业链优势,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。例如,上海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,在嘉定区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。
必一运动
中部地区:湖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依托政策支持与场景优势,打造车联网先导区。湖北襄阳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,吸引华为、东风汽车等企业布局,推进车路协同示范应用。
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:截至2025年,工信部已支持湖北(襄阳)、浙江(德清)、广西(柳州)、江苏(无锡)、天津(西青)、湖南(长沙)、重庆(两江新区)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,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。
乘用车市场:科技巨头与车企合作深化,例如百度与吉利合作推出集度汽车,搭载Apollo智能驾驶系统;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问界品牌,融合鸿蒙座舱与DriveONE电驱技术。
商用车市场:聚焦物流运输效率提升,一汽解放、东风商用车等企业推出车联网管理平台,实现车辆监控、油耗分析与调度优化。
特定场景:在港口、矿区等封闭场景,自动驾驶技术率先落地。例如,西井科技在港口推出无人集卡,通过车路协同实现高效运输;踏歌智行在矿区部署自动驾驶矿车,提升作业安全性与效率。
5G-A与C-V2X深化应用:5G-A网络将支持更复杂的车联网场景,如密集城区环境下的低时延通信;C-V2X技术将与高精度定位、地图数据融合,提升自动驾驶可靠性。
车路协同与智慧城市融合:车联网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深度绑定,实现红绿灯信号协同、道路施工预警等功能。例如,在浙江德清,车联网系统与智能交通信号灯联动,优化路口通行效率。
跨领域技术集成: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将与车联网结合,推动商业模式创新。例如,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数据交易平台,可实现数据安全共享与价值挖掘。
共享出行:车联网技术支撑共享汽车调度与用户体验优化。例如,滴滴青桔单车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辆状态监控与智能调度,提升运营效率。
物流运输:在干线物流领域,车联网技术实现车队管理、路径规划与油耗监控。满帮集团通过车联网平台连接货主与司机,降低空驶率与物流成本。
智慧城市:车联网与智慧停车、交通管理融合,例如深圳试点“智慧停车+车联网”项目,通过车载设备引导驾驶员快速找到空车位。
安全标准升级:随着《车联网网络安全异常行为检测机制》实施,车企需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,覆盖车辆研发、生产、运营各环节。
国产技术替代:推动车载芯片、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自主可控,降低对外依赖风险。例如,地平线推出国产车载AI芯片,已应用于多款量产车型。
用户隐私保护:加强数据加密与权限管理,防止车辆数据泄露。例如,部分车企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匿名化处理,保护用户隐私。
国内标准体系:政府推动《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落地,统一通信协议、数据接口等标准,促进产业链协同。
国际合作:中国车企与科技企业参与国际车联网标准制定,推动C-V2X技术成为全球主流。例如,华为联合欧洲企业推进5G-V2X标准国际化。
海外市场拓展:中国车联网企业加速“出海”,例如大疆车载系统与海外车企合作,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;中车时代电动将车联网技术应用于海外公交系统。
复合增长率: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5%,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。
新能源汽车驱动: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首次超过传统燃油车,新能源汽车作为车联网天然载体,将推动车联网渗透率进一步提升。
商用车市场潜力:物流运输领域对降本增效需求迫切,车联网技术将深度渗透货车、专用车等细分市场。
硬件升级:车载传感器、计算平台性能提升,例如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将推动L3级自动驾驶普及。
软件与服务创新:高精度地图、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软件实现国产化突破,例如四维图新与华为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地图。
商业模式变革:从硬件销售向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转型,例如特斯拉通过OTA升级持续为车辆增加功能,创造持续收益。
科技巨头与车企合作加深:华为、腾讯等科技企业从解决方案提供商向生态构建者转型,与车企共建联合实验室,加速技术迭代。
新兴企业聚焦细分市场:在特定场景(如低速无人配送车、矿区自动驾驶)涌现创新企业,例如毫末智行聚焦末端物流场景,已部署超千辆无人配送车。
国际竞争加剧:欧美车企加速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,例如大众集团推出CARIAD软件平台,整合全球研发资源;中国车企需通过技术输出与品牌国际化应对挑战。
基础设施升级:政府加大5G网络、智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例如2025年计划新建超10万公里智能网联道路。
法规与标准完善:针对自动驾驶责任认定、数据安全等新问题,修订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等法规,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。
产城融合深化:车联网与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协同发展,例如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,车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实现交通、能源、信息等系统深度融合。
2025年是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,市场规模、技术成熟度与竞争格局均呈现新特征。在政策推动、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振下,车联网将从“辅助驾驶”向“自动驾驶”迈进,从“单一功能”向“多场景服务”延伸。未来,中国车联网企业需聚焦技术创新、生态构建与安全防护,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优势,助力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为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提供核心支撑。
如需获取完整版报告及定制化战略规划方案,请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《2025-203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。
3000+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+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+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+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